静注人免疫球蛋白(pH4)
功效作用
本品含有广谱抗病毒、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IgG抗体,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。
适应证
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,如重症感染、新生儿败血症、艾滋病等。
其他,如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、原发和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等。
药物起效时间
尚不明确,静脉注射后,血浆中IgG水平迅速达峰值(15分钟),可能在此以前药物已经开始起效,患者遵医嘱使用即可。
药物维持时间
尚不明确,该药物的半衰期为3~4周,请遵医嘱用药即可。
药物联用
目前本品与其他药物的药物联用尚无权威资料,如果在使用该药物期间需要使用其他药物,应先咨询医生,听从其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法。
用药禁忌
禁用情况
对本品过敏者禁用。
有其他严重过敏史者禁用。
选择性IgA缺乏而IgA抗体阳性者禁用。
慎用情况
孕妇慎用。
糖尿病患者慎用。
有严重酸碱代谢紊乱者慎用。
有血栓形成风险者慎用。
肾功能不全或衰竭者慎用。
特殊人群用药
孕妇:目前尚无足够孕妇使用本品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资料,对孕妇或可能怀孕妇女的用药应慎重,如有必要应用时,应在医师指导和严密观察下使用。
哺乳期女性:目前尚无足够哺乳期女性使用本品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资料,如有必要应用时,应在医师指导和严密观察下使用,用药期间建议暂停哺乳。
儿童:因目前对儿童使用本品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有限,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老人:在65岁以上的患者中,一般情况下,不超过推荐剂量,缓慢输注。
不良相互作用
本品应单独输注,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输用。
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,用药前请咨询医生,并将您所有已确诊的疾病及正在接受的治疗方案告知医生。
用法用量
本品为处方药,剂型规格较多,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,包括用法、用量及用药时间,切不可擅自按照药品说明书自行用药。
剂型规格
注射液:0.5g/瓶;1g/瓶;1.25g/瓶;2.5g/瓶;4g/瓶;5g/瓶;10g/瓶。
冻干粉针剂:1g/瓶;1.25g/瓶;2.5g/瓶。
具体用法
用法
本品专供静脉输注用。
注射液静脉滴注或以5%葡萄糖溶液稀释1~2倍作静脉滴注。
冻干制剂采用严格的无菌操作,用灭菌注射用水将制品溶解至规定容积(规格为1.0g的溶解至20ml,规格为2.5g的溶解至50ml),轻轻旋摇(避免出现大量泡沫)使完全溶解。使用时,用带有滤网的输液器进行静脉滴注。
输注速度:首次使用本品开始要慢,成人每分钟1ml(10~20滴);15分钟后,可增加到每分钟2ml(20~30滴);30分钟后,每分钟3~5ml(40~50滴)。
在输注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血压、脉搏、呼吸及其他症状和体征,特别要注意有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。
用量
遵医嘱。推荐剂量:
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或低下症:首次剂量:400mg/kg体重;维持剂量:200~400mg/kg体重,给药间隔时间视病人血清IgG水平和病情而定,一般每月一次。
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:每日400mg/kg体重,连续5日。维持剂量每次400mg/kg体重,间隔时间视血小板计数和病情而定,一般每周一次。
重症感染:每日200~300mg/kg体重,连续2~5日。
川崎病:发病10日内应用,儿童治疗剂量2.0g/kg体重,一次输注。
药物漏用
本品为注射剂,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药,不需要患者自行使用,一般不存在药物漏用的情况。
药物过量
过量表现
本品一般需要医务人员依据患者情况在院内使用,一般很少过量使用。
过量可能导致受者循环血量超载和血液黏度增高而增加心脏的负荷,常见于老年病人和肾功能损伤病人。
如果滴注过快可能出现输液反应和可能发生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。
措施
如果出现循环血量超载和血液黏度增高,应立即停止输血、输液或慢速输液,保留静脉通道。视情况给予氧气吸入和快速利尿剂、强心药物、镇静药、血管扩张剂等。
药物停用
本品输注过程需要密切观察,若出现不适或过敏等情况时,请立即通知医生,由医师决定处置方法,必要时减慢或暂停输注,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。
不良反应
不良反应的表现
本品及同类的国内上市产品监测到如下不良反应/事件,由于这些不良反应/事件是在无法确定总数的人群中自发报告的,因此不能准确估算其发生率:
皮肤及其附件损害:斑丘疹、红斑性皮疹、局限性皮肤反应、表皮松解、多发性红斑、皮炎(如大疱性皮炎)、出汗增加等。
免疫功能紊乱和感染:过敏反应、过敏样反应、输液反应、过敏性休克等。
心血管系统损害:紫绀、心悸、高血压、心律失常等。
神经系统损害:头晕、昏迷、意识丧失、震颤、肌肉不自主收缩、感觉减退等。
呼吸系统损害:呼吸困难、呼吸急促、呼吸暂停、喘息、喉头水肿、呼吸功能不全、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、低氧血症等。
血管损害和出凝血障碍:潮红、静脉炎等。
精神障碍:激越、精神障碍、嗜睡等。
代谢和营养障碍:高血糖。
血液系统损害:白细胞减少、中性粒细胞减少、粒细胞缺乏等。
同类的国外上市产品还监测到如下不良反应/事件,由于这些不良反应/事件是在无法确定总数的人群中自发报告的,因此不能准确估算其发生率:
皮肤及其附件损害:史蒂文斯-约翰逊综合征等。
神经系统损害:癫痫发作、无菌性脑膜炎等。
血管损害和出凝血障碍:血栓形成等。
血液系统损害:血浆黏度增加、溶血反应等。
泌尿系统损害:肾功能损害等。
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
上述反应大多轻微如消化道、神经精神系统等,且常发生在输液开始一小时内,因此建议在输注的全过程定期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生命特征,必要时减慢或暂停输注,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恢复。
个别病人可在输注结束后发生上述反应,一般在24小时内均可自行恢复。
输注本药可使大多数患者血液粘滞性增加,伴有心血管或肾脏疾病的老年患者,输注者应特别注意减慢速度,保证溶液量充足,以防发生中风、肺栓塞或心肌梗死。
如果出现过敏症状,症状较轻可以对症处理,必要时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或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,如果比较严重需要立即停药,同时积极抢救如使用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、肾上腺激素等。
如果出现呼吸、循环、血液系统等严重不良反应情况,应立即停药,并进行相应处理,如有必要,还可依情况进行血浆置换、吸氧。
注意事项
药物贮存
2~8℃避光保存和运输。
需注意药品应保存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。
其他
当药物呈现混浊、沉淀、异物或玻瓶有裂纹、过期失效等情况,不得使用。
使用本品可能发生血栓性事件,应监测有血栓形成事件已知危险因素的患者;对有高黏血症风险患者的血液黏度进行基线评估。对于有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,要在最小剂量下缓慢输注。
使用本品可能发生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,特别是在高剂量或快速输注时,应加以注意。
使用本品可能发生溶血性贫血,应监测溶血和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。
目录
功效作用
用药禁忌
用法用量
不良反应
注意事项